康德的《历史理性批判文集》

商务印书馆|1990年 何兆武译

康德的书,哪有好读的?

康德的书,据说同代人(甚至他自己)都觉得难读,跨越了两百多年,再加上历史和文化语境的差异,今天再读自然有额外的难度。我借这本书时,虽然看到其正文不过 200 页,但也想到了自己可能要花很多精力和决心才读下去。

事实证明确实如此,这本书也是 22 年 12 月开始翻读的,直到 23 年 1 月底那段时间过年在家,自己才找到一些适合阅读的心境和契机。

这书和《道德形而上学奠基》(简称《奠基》)又不同,算是康德的一篇论文集。里面好些文章都是发表在《柏林月刊》上,更有好几篇都有与人讨论、对话的性质。而我自己的感觉是,每篇文章都不“水”,都蕴藏着雄辩的观念,也提供了有条理的论证,虽然会觉得每个句子读起来都费力气,但也几乎会觉得读完一篇下来,所见识和所收获的,仍是与付出的努力匹配的。

散记

第二篇《答复这个问题:“什么是启蒙运动?”》

可以看作是介绍启蒙的简明读物。

康德开宗明义的就指出启蒙的定义 -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。这里的关键点在于,这种不成熟状态并不是因为外界的限制,而是他们(作者所说的“绝大部分人”,也带有明显歧视的特别指出,“包括全部的女性”)都认为步入成熟是艰辛而危险的,因而自愿地让其他人作为保护者监护着他们。

而这些被保护者,似乎习惯甚至于爱好这种不成熟。因为不成熟是安逸的,无需自己费力思考、权衡,只需把一切委派于外在的监护者,牧师、教官、医生、税收官…

但这毕竟是一种莫大的牺牲。因为以康德的观点,人被自然赋予的最核心的秉赋就在于其理性。人有义务运用其理性,通过自己的奋斗走出不成熟的状态。而这些自愿放弃运用理性的人,如果能认识到理性的价值,能意识到运用理性并非禁忌,而且也没有保护者们教导的那么危险,则他们是能得到启蒙的。

启蒙是一个进程,它并不可能猝然而至。在这个进程中,存在促进的因素,也存在限制的因素。而康德说,启蒙唯一依赖的是自由,而且是在一切事务中“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”。

所谓公开运用,文本中是把它和私下运用相对立的 —— 因为有些场合的自由是无关紧要的、甚至有可能损害共同体的利益。比如服役的军官接受任务,或者牧师接受委托进行宣教,他们并没有自由去争辩上级的命令,或是随心所欲地讲解,因为他作为某一团体和职业的成员,需要履行职务中的必要义务,让这个机器运转。

但于此同时,他作为整个共同体的成员,作为“世界公民”,则有充分自由甚至责任,把自己的理性思考传达给世界,而无需负担任何良心上的不安。因为这样公开的运用自己的理性,是人类的神圣权利,而这些理性思想的传播与对话,才能促进人类在启蒙中不断进步。

这样的公开运用理性,在脚注中被一个更明白的、也更熟悉的现代词汇代替了,即“言论自由”。承袭前面的理论论述,这篇文章后面的若干部分,都在不遗余力地呼吁君主,给予民众更充分的言论自由,而反对精神性的专制主义。他在结尾还宣称,当人民慢慢掌握这种自由,而政权按照人的尊严去看待人时,政权本身也会受益。

第七篇《重提这个问题:人类是在不断朝着改善前进吗?》

谈的是人类历史的走向和判断。

作者其实也说,人类的自由是无法预知的,理性可以对应然加以命令,但无法预言人类将要做什么。但作者依然通过已有的经验的观察,对人类未来历史的倾向加以判断。

关心和了解法国大革命的人们,表现出对革命的普遍热忱与同情,而这些人本身与法国和法国人到利益并无切身关联。这一证据让康德相信:人类整体道德倾向上是向善的,是朝着理想的东西(权利观念、共和体制)前进的。即使大革命失败,它也揭示了人类改善的内在秉赋。同时,大革命也唤起人们的启蒙。

但要达到改善,需要消除一些阻碍,尤其是战争。需要自上而下的进程为走出战争提供基础(详细的规划参考第六篇《永久和平论》)。而这些甚至都只是消极的智慧,人类究竟能否朝着改善前进,还取决于环境等偶然性因素。

从今人的视角读,也有便利

虽然我一开始就宣称,康德的书,没有好读的。 但读他的一些观念,尤其是这本书涉及的历史的、政治哲学的观念,其实也反而有一些今人胜过古人的便利。

一个重要原因是康德书里宣扬的启蒙运动,对我们的近现代历史的影响,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了。 我们现在已经接受(起码概念上接受)言论自由的不可侵犯;我们也相信每个人都应当认识自己的价值、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;康德作为规划提出的永久和平的理想,其实也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理想的重要部分;甚至那个时候可能石破天惊的“历史理性”观念,也都被黑格尔-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大量的继承,给现代汉语的使用者留下深刻烙印。

正因此,虽然我读这本书读得很浅,但也斗胆把它作为入门康德的作品之一推荐

  • 一是因为它相对较薄,每一篇也都独立成章,读起来容易消化的多;
  • 二是因为上面说的,我觉得这些文章里很多观念,我们作为现代人都是熟悉的。但这些熟悉的观点却值得放在康德的语境下再去审视一遍,比如启蒙、共和、公民宪法;
  • 第三,大概是因为历史理性看起来和他的“三大批判”相对独立些,不需要费那么大的力气,就可以有底气的宣称“我也是读过康德的” :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