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旅行记:一
缘起
最近非常喜欢翻詹宏志《旅行与读书》,里面作者自嘲是书呆子在旅途,因为爱读书而给旅行添加很多滋味,让我跟着他“二手旅行”都如看小说般津津有味。看别人的书看得手痒,在博客里写过这么多书评 过后,我也有意写点文章,分享最近一次日本之旅的点滴。
写之前,我恰好看过椒盐豆豉的日本旅行 photo dump,正如标题所言,分享的照片不少,也穿插着简要的文字;而我决定写得稍微不一样些。我想连载好几篇文章,每篇自由去尝试不一样的角度和形式。这次的第一篇,就先从旅途最后到达的和歌山(Wakayama)开始吧。
和歌山县与和歌山市
这次和朋友在关西一共旅行九日,先从大阪关西机场落地,在大阪度过周末;然后在京都相对从容的呆了五天,最后在和歌山居停两天,结束旅程。
与中国省、县、乡的三级行政区划不同(大家常说的“地级”,其实不在宪法规定之列),日本只有两个层级,一级行政区为都道府县,二级就是市、町、村。日本的一级(省级)行政单位有 47 个之多,其中只有东京一个都,北海道一地为“道”,再加上大阪府、京都府,其余都是县。所以,更精确地说,我们造访的是和歌山县的首府和歌山市,这个叫法不加解释,可能让中文背景的读者不太习惯。
想象与见闻
来之前我试图想象过和歌山的样貌。
一起旅行的朋友说,想去看看“日本城市的平均水平”,我觉得这和我的期待是差不多的。东京当然是 Mega-City ,在日本独一无二,大阪和京都也是一两百万人的城市,又是观光重镇。而和歌山呢,我随身携带的孤独星球都没有列出专门的条目,只有简短几页献给和歌山(县)坐拥古道和寺庙的高野山,以及海边的白滨。于是我索性带一点“空杯”心态,刻意没有做什么功课,就乘“南海電鉄”到达和歌山市站。
到达的那天下午,天不算很晴朗,能看到近处河流呈现江水般的灰色,眺望不到远处的海。我们选择的酒店就建在车站建筑里,通往大堂的电梯入口离站台出入口几乎是抬腿可达的距离,这在之前的经验里是从没见过的。酒店颜色很低调,看起来也有干净而优雅的气质。进入房间放置行李,才发现沿窗边铺有软垫的飘窗坐下,除了河流与城市尽收眼底,居然还可以看到铁道和上下车的月台:偶尔听到叮铃铃的列车运行声,看到各种涂装的车厢经过,让并非硬核铁道迷的我都觉得有趣。
大家肚子空空,于是在车站附近,也就是酒店步行可达的“五分钟生活圈”,享受“分布式”美食拼盘:章鱼小丸子、咖啡店的烤香肠和含酒精冰淇淋、和歌山本地的和牛烤肉、最后还吃到了看起来就很健康的蒸蔬菜拼配蒸海鲜;如此肚皮鼓鼓准备回酒店,发现楼下还有家 Kitano Ace(汉字应该写作北野)的食品超市。便利店虽好,但这种精品超市帮我搜罗本土常见和不常见的物产商品,对我实在太有吸引力。留连很久,又买了鲜奶、牛油果和本地咖啡店做的 Vegan Cookie 才欣然离去。就这么一路从五点吃到了八点,这真的是“小城市”也能享受到的丰富吗?
回到房间,发现酒店有自己的私家浴场 —— 那看起来是一定要去拜访的了。这家名为 Sky Spa 的顶楼浴场,进入时就感觉干净、保养得当。虽然占地并不大,但室内的部分已经有采光通透的大玻璃,可以边泡澡边欣赏外面的夜色;还有一半的浴池在室外,仿佛在邀请着我们务必去看看。
在室内暖过身子之后,我推开玻璃隔门,走入户外的天地。哇,顶楼的风吹过,带一丝暮春初夏的凉意,我赶忙把身子放入热意腾腾的水里,以便细细看眼前没有太多遮挡的风景。远处楼宇、河流、夜间的工厂,不是繁华但也不是荒凉,只能说是安静;再抬头,还能看到云朵和星星(在第二个更晴朗的夜晚,我仰卧着看天上的北斗七星,清晰而明亮,望得出神)。泡温泉的都是酒店的住客,人不太多,大家各自分散占据一角,偶尔调整出水的姿势,全部沉浸在一种物理性的放松和享受之中。大楼下正是车站,偶尔来往的列车传来声响,但却更衬出一种宁静的氛围,即使朋友之间说话,好像也不能打破这份夜晚和温泉赐予的声场。
体验过这样的场面之后,我才有些懂得日本人为何对室外温泉情有独钟。自然很近、又带着对人类的温存,实在让人沉浸。
泡过澡,还有桑拿房可供选择,但我们体力不支,就只是擦洗过身体,换上酒店提供的睡衣,在室内休息区坐下。休息室一角贴心的放了自动售卖机,里面的冰饮和冰啤酒与泡过澡身体的微微发烫实在太契合了,坐在沙发上闲聊,旁边就是转角的大片玻璃,外面和歌山市的灯光和夜光荧荧发亮,简直如同漫画的场面。
那和歌山到底是怎样的呢?
第二天一早,窗外天气晴朗,前一天还不起眼的河流一下子变成深蓝色,几乎与海占据调色盘相同位置,我们又去楼下的咖啡厅吃早午饭(日本的西餐简餐几乎都做得很好),再端一杯市民图书馆/茑屋书店里的星巴克,步行踏上城市的街道。
人真少啊。干净的马路上稀稀疏疏几辆车,路上也不太碰得到同向而行的行人。我们昨晚在和歌山站吃饭,餐厅选择不少,但每一家人都不太多,以周五晚上的标准看就更是如此;当时就生出疑问,和歌山的人都去哪儿了呢?Where’s everyone?今天走在路上,这种好奇好像只是加深了。
从车站到和歌山城,也只是二十分钟的脚程,随指引慢慢绕上山,发现是标准的日式城堡的样式——周围一圈护城河,中间耸立一个多层楼阁、有飞檐的建筑,只是一律是灰白配色。我上次去大阪天守阁大概也是这个印象。不过毕竟居于高处,今天天气又好,登城爬山也不错。
在城楼上鸟瞰一番和歌山市,大概是对回答我的问题的最直观答案。从城堡最高处望出去,四面其实都是鳞次的建筑,河对岸也有工厂,可见的范围内没有大片的空地,看来还是高度城市化的地方,并非乡村或小镇。天公作美之下,如此眺望一番,也让人心旷神怡。
从城堡下来,我们到一处称为“红松庵”的小庭园稍坐、喝茶,园子是本市出身的工业巨子松下幸之助赠予的,坐在席前喝浓浓的抹茶、吃点心时,还能因此稍稍神游。茶室不远有一小片空地,属于城堡所在的市民公园的一部分,空地上乐手在台前弹唱,也有些搭帐篷的摊位吸引着本地居民的聚集,相比路上所见,算是热闹了;但比之前几天京都东寺的弘法集市,则规模小得多,人也只是零头。
从和歌山城出来,下一站想去海边。我们没经过太多功课,选定和歌浦的片男波海水浴场。从公交车下来,没经过太远就看见眼前干净的沙滩,海水清澈而微蓝,也零星有游人在沙滩边或坐或躺、或下海玩水,岸边伸出的一段平台还有人在海钓。在眼下还可以称得上凉爽的时节,天空和海面都只涂抹浅浅的蓝色,但沙子细腻而又干净,可以让人尽情在海边眺望,与海亲近。
沙滩边的车位空出很多,旁边留有成片可以摆摊的区域,可以想象在旺季会是泳衣、冰淇淋贩卖的好地方,只不过眼下是宁静的淡季了。这片宁静此刻倒是正好。
回程时我们专门坐上去 JR 和歌山站的车,这次车上的人终于稍多一点了,开始有人在车里站着。这个车站被两个铁道系统共用,年头更长,周边看起来也许生活气息更浓一点,但和我们住的那边没有根本性的气质差异。车站边的近铁百货大楼,已经是六点下班时间,但楼顶几家餐馆又都是“看着就很好吃”的样子。选了一家店大快朵颐后,我们坐电车只消十几分钟,就回到和歌山市站,还能在泡澡前享受一遍逛超市和书店翻阅杂志的快乐。
问题的答案
拉杂一大通之后,我发现最早提出的那个问题是有一个很显然的答案的。和歌山市就是一个人口三十多万的安静城市,是地区首府,也有山有海,但除开去关西机场也很方便外,并不至于对一般的海外观光客有多强的吸引力。(高野山可能有吸引人去行走熊野古道或参拜寺庙的更独特魅力,但从和歌山市出发也要坐两小时以上的火车)。
但两天下来,我在这里体验到的放松感,还是很生动地印在脑海里。国内的海岸线上当然有绝不逊色的自然景观,也可以找到同样人少的小城,但我很难预期有类似发达的公共交通,带我来往机场和所在区域的中心城市(从和歌山市到机场只要四十分钟,到大阪市中心的难波,坐南海特急只要一个小时);车站边的超市和餐厅,还有那个漂亮的市民图书馆,让我觉得如果不偏爱热闹,这里的城市生活也足够方便了,好像苏州的邻里中心一样,可以满足工作日的各种需求;还有日本式的干净、整洁与礼貌。
作为旅行者去想象这样的生活,无法避免会是浪漫化的。归根结底,我是带着一颗游客的心态在此宿留的,不用考虑日日的生活琐碎与压力,这样的城市形态能否在少子化、老龄化的未来原样持续下去,也更毋庸我费心。但我后来意识到,这个不太观光化的宁静之地能让我记住,正因为它让我浅尝了一段很不一样的城市生活,在习惯于挤在数百万、上千万人口的中国城市之后,我才发现:原来在乡村和繁华都市的两极之间,还有更为丰富的城市光谱,可以作为有吸引力的居住选项。Wakayama 这样的城市也蛮舒服的,不是吗?

文中提及的车站进站口就在 和歌山市駅 几个字的正下方,茑屋书店和星巴克在市民图书馆一楼,进站口左边就是药妆店、北野食品超市和选择不少的餐厅。图中还可以看到我们的酒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