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书过眼录
今年过去一半,翻开的书并不在少数。最近很少写长篇的读书笔记,即使写了点文字,也只是存了底稿,没来得及整理发布。这种状态让我有些惶然,似乎不加注意,文字会随着对细节的记忆一道,被风化、磨平。于是,我想用最偷懒又最万能的清单,给它们留存记录。每条内容不念多少,后续如有专文,也会加上链接。
按字典序排列
-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. 中文本应该叫学会提问。近来唯一一本英文书,也是短小精悍,对于构建“什么是好的论证”之理解体系很有帮助。
- 安岳:读库订阅。带我近距离观赏玩味安岳的石窟艺术,与前两年读的《图说敦煌二五四窟》可相参照。之前买过王南建筑史诗系列中的某本,此次则感觉文字和主题更吸引我。或许是常年收听《路书》(之前叫《壁下观》)播客,对考古和佛教艺术素有兴趣。刚好也在过年回四川老家时带上这本书,所有书里的地名尤其让我更亲近。
- 薄薄的故乡。导演王小帅的个人经验书写。这本真只是“过眼”,借阅的起因是《书艺问道》里介绍过这本书——书籍的编排设计也确实用心,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手写稿里的批注和印刷的正文会 side-by-side 的呈现。只读到作者在贵阳的童年部分,马上就要随父亲工作变迁搬去武汉了。当时应该是有别的书想读,这本就搁置一旁。盘算着内容和设计都足够感兴趣,可以多抓鱼买一本自藏。
- 别再问我什么是嘻哈(1):日本人真是欧美流行文化的好向导。Hip-Hop 在 21 世纪以前的大体脉络,为什么 R&B 和 Hip-Hop会在公告牌上归为一个分类,这些问题都能答得上一些了。但更重要的,把我从嘻哈完全的小白、路人,转化成了一个听众。「嘻哈不是音乐,是游戏」。
- 茶馆(王笛):大部头。生动易读的学术著作。近代成都茶馆生活的百科全书。我在读之前就能感受到盎然兴趣,读后果然如愿。
- 厨房:吉本芭娜娜的短篇小说(集)。读了前两篇。还蛮让我感动。
- 读库 2405 和 2406。是时候写《过去一年的读库》了(去年)。
- 杜甫诗选。久不读中国古典文学。这本中华书局的指掌文库可能还是疫情间从诚品书店购入的。今年先是每天睡前随便翻几篇读,后面索性从头至尾再通读一次,有感就用铅笔批注几个字,颇得趣味。
- 古都:朱天心的小说集。论城市,有京都,有台北,有威尼斯。但更本质是在写记忆。
- 关于爱情。契诃夫小说选集。挺神的。
- 海德格尔导论。当时借回来,作为读海德格尔的另一本参考书。只翻了前一二章。
- 咖啡时间。一本漫画,来自读库的漫编室。一个个短篇漫画,阅读显得轻松很多。倒没有把重点落在咖啡的专业领域上(如果是我应该也会乐于读的),而是写咖啡相关的小故事,想象无拘无束。
- 漫话发酵简史:一本图解书。利用插画讲解,再配上朴实易懂的文字,这类的书似乎是日本独步天下了(首先想到的就是本科读过的《图解 HTTP》)。本书分类讲了日常生活里各种各样的工艺涉及发酵的食品(超过预期的多!),有对日本本土食品的偏重,也不失纵览全球食物的广度。因为我爱面包、酸奶、奶酪,也关心各色酒、茶(spoiler alert:红茶的发酵和普通定义的发酵并不是同一个东西,但普洱茶是的)、乃至酱油、醋,所以读着很感趣味。
- 漫游者:朱天心的短篇小说集,姑且录当时读书笔记一句如下:「漫游者」并不是集子里任何一篇的篇名,却同时捕捉这些小说的共同境况,都关乎行走、游荡,是旅行,是家乡回忆,又都在漫游,没有固定的日程和目的地,几乎是任性地随意而行,走在路上,人又沉浸于脑中的记忆与想象间。读完之后还读了她的三部曲前一部《古都》。
- 盆景 扭曲的正直:也是通过读库送书到手,看标题好像和去年那本园林书一脉相承,其实观点和表达形式都区别不小。
- 日常(一)(二)。是台湾角川翻译的漫画,感谢 Benjamin 惠允借阅。我一向喜欢这套动画,作为底稿的漫画读起来当然愉快。
- 如何阅读海德格尔。这是一本既薄又厚的书,因为主题的关系。此系列丛书的体例是,先引用一段哲学家的文本,再以一个章节阐发。并不是逐句的解释,甚至有时觉得作者的阐发与原文本是呼应而并不对应。引我入门的好书。
- 深入浅出 Rust:一位国内 Rust 爱好者写的语言入门书。看中文材料有其方便性,而作者也不是简单的抄文档。
- 什么是聪明?轻读文库丛书,引进自筑摩書房(ちくま しょぼう) 。非常轻薄的一本小册子、也是我唯一带去新疆的纸质书。
- 书艺问道。最近着迷字体排印,而此书是吕敬人中文书籍设计的一个小集成,包罗万象。读了大半,最近暂且放下。
- 四角形的歷史(台版)。一位美术家、画家(赤瀨川原平)对风景与画的反思,每页都是上色朴素的画作和简短的解说,称之为哲学性的连环画也未尝不可。
- 袜子:隐秘的安慰。又是一套书库中的一本小书,旨在发掘“隐匿于日常生活中的真相”。读完确实收获新知,也开启几个有趣的话题。在不少人眼里,袜子也和情欲相关联,常有人说只穿袜子比什么都不穿更为赤裸,这个话题也被编织进入。
- 我说所有的语言,但是以阿拉伯语:一位摩洛哥人的文学评论集,标题和开头的几篇都在讨论不同的语言带来的视角,以及双语使用者的处境。我跳跃的翻完了全书约五分之三的内容。
- 新疆词典。这次读到条目G-鼓。当然是为新疆旅行做准备时读的,与我们走过的路线不直接关联,又不可避免影响着我的旅途视角。值得一提,这次用字典顺序排列这些条目,也受这本书的启发。
-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。我喜欢的作者罗新较新的一部旅途文集,不仅文笔盎然,也意外地激励我再拾笔写作。阅读的快乐较之詹宏志《旅行与读书》不相上下[1],以致我这次只读了第一篇伊朗游记和第二篇“复活节岛看日出”就期待甚笃,反而决定先暂时放下,慢慢享受。同样的原因,詹书我也到现在没有读完,时不时从 Kindle 上点进去翻读。
- 2666. 罗贝托·波拉尼奥大名鼎鼎的超长篇小说,清明假期翻阅不到五十页。开始以为是会上瘾的文本,后面发现还是没太跟得上。